2013-01-16
“村”结
[size=4]●原创 李新宇[/size] 到了腊月二十三,实际上就已经迈进了中国传统年,特别是在农村,基本上已经开始杀猪宰羊制备年货了。 我出生在农村,还依稀记得那时的春节,每天都在忙碌,家里每天都有新变化,比如打扫屋子了,一定是不能留蜘蛛网的,所以房上房下都要扫个干干净净。这个习俗可能同南方有些不同,南方是专门留蜘蛛网的,那代表的结财。 清理干净了屋子,然后就是布置门窗,帖对联一般都在三十左右,但是帖窗花可都是在之前就弄好了,那时住的都是平房,而且北方相当的冷,所以窗户都是双层的,父母为了让木窗更保暖,常常是在两层窗户之间装上木屑(就是常说的锯末子),为了好看,一定要剪上各种好看的花纸洒在上面,这样窗棂就活起来了,当然这些都是铺垫,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随心所欲剪出的各种图案,纷纷都粘帖在窗上,整个宽敞的窗户就成了我们的剪贴画展。 忙活完这些,我们小孩自然没了什么正经的活,基本上开始跑商店,看看有没有好看的年画,进没进新型的花炮,如果有赶紧第一时间去告诉父母,或许还能抢个彩头,因为这时的父母都忙着置备年货,准备孩子的礼物,很少关心这些,所以这些我们感兴趣的事自然也不用父母操心了,两个互动双赢。 那时我们的新衣都是母亲早就谋划好的,用什么布料,做什么款式则是裁衣服的人给的主意,当然每当母亲带着我们拿着布料前去裁衣时,自己总是兴奋的,总是期盼那件衣服是最漂亮的一件。其实那时哪有什么审美观点啊,只要是新衣服就会相当喜欢的,而且这件新衣服一定要大年初一去给左邻右舍拜年时才穿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