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国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通过加大基建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尤其是在市场“高、新、尖”标志性项目增多、企业综合实力依靠承建此类标志性项目得到进一步提升的市场竞争中,给企业营销规模实现突破性扩张带来巨大契机。对此,中铁四局五公司营销系统密切联系企业发展战略和现状,针对如何做好“高、新、尖”标志性项目的营销提出浅议。 ^7\=[Q*?:
OJw@HA
一、做好“高、新、尖”标志性项目营销的意义 uM.O}2a7
3mAJ7K
何谓“高、新、尖”标志性项目?顾名思义,“高”即高技术含量、“新”即新型工艺工法、“尖”即尖端科技水平。如奥运场馆中的“鸟巢”、“水立方”、世界第一流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即将建成运行的武广客运专线等项目都是“高、新、尖”标志性项目。这些标志性项目既是反映企业综合实力的形象代表,又是企业品牌在建筑市场的集中体现,还是在市场竞争中让天平向我们倾斜的砝码。 wT5sJp2.
wbD5S[-w
、从外部条件来看,“高、新、尖”标志性项目有利于企业注重形象,立足市场。众所周知,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市场环境,使业主的挑剔程度不断增加。承建“高、新、尖”标志性项目,可集中体现建筑企业安全质量、技术应用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水平,增加业主方信任度。 u]V+Ip5
uhV6(,Z?
、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高、新、尖”标志性项目有利于企业赢利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综合实力,在建筑市场上打出企业品牌。尽管承建“高、新、尖”标志性项目,需要增大投入,包括经济的投入和管理的投入。但全面长远地看,投入必有回报。“高、新、尖”标志性项目是企业实实在在的业绩,是企业产品信誉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投标活动中可以有效提高中标率,从而达到以一流的营销成果来占领市场,最终实现企业规模效益的扩张。 +|Y/Zy
H
\xo!;L
由此可见,做好“高、新、尖”标志性项目的营销工作,是实行区域可持续性营销的关键所在,也是打好“中铁四局”品牌的最佳途径。 m3]$C4%yU
=K7nUmrgL]
二、做好“高、新、尖”标志性项目营销的条件 {sM *m@
w:O
8
kS
“高、新、尖”标志性项目作为企业立身之本,成为众多大型施工企业争相抢夺的目标,都想在这些项目上有所突破,取得良好运作,从而实现企业的品牌价值,为以后标志性项目营销实现连锁反应。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具备两个重要条件。 6vy)ykt!
]{Skf\
、做好“高、新、尖”标志性项目的营销工作,需要一支优秀的高素质营销队伍。从一个“高、新、尖”标志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开始到项目的招标过程,营销工作贯穿其中,营销人员从前期的项目跟踪、选择、准备工作到项目的招标、投标工作都参与其中,可以说,一支营销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加强企业营销队伍建设,提高营销人员综合素质,在当前做好“高、新、尖”标志性项目的营销中尤为重要。为此,对于营销人员的聘用,要加大选拔力度,不拘一格选人才,加强在岗营销人员的培训学习,在项目投标过程中,从提高项目投标中标率和中标项目利润空间入手,培养一批懂技术、精报价、通政策的复合型人才,推进营销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用制度管理打造营销队伍。 !2X:S,N
r#IWvVtgH
、认真做好在建工程项目,为“高、新、尖”标志性项目的营销工作提供可靠保障。企业营销工作要取得突破,既要靠营销策划,靠营销公关,靠投标报价,更要靠在建项目的优秀业绩做支撑。优异的项目品质和良好的市场信誉才能真正换取业主信任。干好在建工程,带动营销区域滚动发展,实现生产营销一体化发展的目标,才能使我们在市场上积极营销“高、新、尖”标志性项目。也正因为如此,“高、新、尖”标志性项目的营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较长时间的技术储备和在建项目的经验积累。目前,各子、分公司受人才、资金、机械设备等各种资源的限制,同时也面临着安全、成本、工期等诸多生产压力,极易使子、分公司产生短期效益行为,很难集中精力参与“高、新、尖”标志性项目的营销。即使勉为其难,下大力气去营销“高、新、尖”标志性项目,又存在规模、资质、设备以及生产能力等因素制约,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因此,我们建议“高、新、尖”标志性项目的营销由局牵头统一组织,实行如“杭州湾大桥”、“武广客运专线”等项目的营销模式,集中全局精英人才,整合各公司资源,掌握较为集中的的财力、物力,同时具有较强的行政资源,较易形成科技攻关能力,可以集中精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各个公司的资源转化为较强的生产能力,有利于开展“高、精、尖”标志性项目的营销工作。 I3B&FN |